至于剩下的那一两成,除了本能地讨厌明军的,就是一些有识之士了。
这种安南国内的有识之士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安南人士”,认为明军虽然推翻了大虞,也就是胡朝对安南的统治,但同样,也割走了安南国北部关键的红河三角洲,以至于安南国失去了倚为天险的富良江防线,这条防线对于安南国的意义,就如同长江对于华夏古代的南方政权的意义一样.同时,对被安南国打的抬不起头来的占城国割让了横山关及其以北的土地,也被这些人认为是耻辱,是大明强迫安南做出的让步。
另一种则是没有这种认同感,但对于大明的经济殖民感到担忧的人士,安南国内当然也有能洞察局势的聪明人,大明费了这么大力气,为什么要撤军?除了占领成本高昂以外,自然就是大明整体对外政策的转变。
郑和远洋舰队的一系列行动,现在在数个月以后,已经随着各国海贸商人的往来,逐渐被传播到了东南亚的各地。
显然,明军跟过去的元军不同。
元军不论是攻安南、占城还是爪哇,都是采用远征征服,而后直接派兵占领驻守的模式,明军则完全不是这样,明军不管是在安南的撤军行动还是对吕宋国马尼拉港,亦或是三佛齐国新港的攻略,都说明了明军对于这些海外的土地,并没有进行直接统治的兴趣。
大明所需要的,是控制关键航线和港口,将商品输入到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获取财富,再利用这些财富扩大生产、供养军队。
这个套路,已经被部分安南国有远见的人士所洞察了。
可这没用。
别说看破不说破,就算是看破又说破,又有什么用呢?
大明的计策,是不折不扣的阳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