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边偷听的外国留学生们,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姜星火说的,明显就有点问题,但他们偏偏说不出来,到底哪里有问题。
其实这里的问题就是,打碎玻璃窗虽然促进了消费,但原本生产玻璃的劳动力完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打破玻璃再生产消费,整体社会总收益不变,而同样的劳动力用来生产其他物品,同样会使社会整体收益增加,算总账的话,还是减少的。
但实际上,在经济学上,并不仅仅是算加减法这么简单,这个问题还要复杂得多。
且不论是否把碎玻璃的损失核定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财富”(即如同把债务视作财富一样),破窗效应这个概念追根溯源,其实讲的是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即短期经济中,需求可以对产出形成显著影响,宏观调控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来说,这种作用将相当不明显。
而姜星火选择“破窗”为题,用意就在这里了。
在解释完这里面的关隘以后,姜星火复又问道。
“所以诸位觉得,破窗是好是坏?是该防患于未然,提防风起于青萍之末,还是任其破窗,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破窗,即破题。
今天或许有很多辩题可以讨论,但其实最关键的,便是世风、学风这两个事,而“破窗”一题,开题延伸到此处,便足以涵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