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夏原吉近得案前,又见两小吏字迹端正,记录清晰颇有条理,便甚是好奇。
「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是诏狱的小吏吗?」夏原吉低声问道。
被问到的那人悬着笔,语气有些惊喜地说道:「回夏尚书的话,在下郭琎,字时用,乃是太学生,非是诏狱小吏.只是锦衣卫重建急缺人手,纪指挥使便从太学把在下与几位同学‘借,来了。」
夏原吉心下了然,这便是纪纲胡作非为的地方了。锦衣卫重建需要大量读书人做文书小吏,又不能直接调派朝廷官员,而南京城里哪的读书人最多呢?当然是太学了。
于是便自然而然地绑了需要的读书人过来诏狱,所谓的‘借,,也只是给纪纲个面子罢了。
「你呢?」夏原吉望向另外一人。
这人生的国字脸,年岁不大却显得方方正正,呆板的很。
他放下手中笔,认真起身行礼后回答道:「柴车,字叔舆,钱塘举人。家离得近,今年本意是想来南京长长见识,多认识些学子交流一番,以备来年会试陛下天兵来得快,便滞留在了城里,盘缠也用尽了,正巧锦衣卫重建招读书人,便报了名打算赚些银钱再回家。」
听到这,连朱棣也有些侧目。
一个太学生,一个举人,放到平常年岁本该是悠游山水吟诗作对的,如今阴差阳错却成了以另一种形式被关押在这里的‘囚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