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火看着账本,也是微微惊讶了几息,原因无他,这数字可真够大的!
“姜师,你是不知道,这大半年,花钱就跟无底洞一样,修《永乐大典》,江南赈灾和建手工工场,征安南,哪一样不是花钱如流水?不仅是我这头发都白了一片,连这户部都快亏没了,还好有盐使司这案子,一下子不仅太仓库(约等于国库)直接富得流油,而且还能支应得起明年的军费、造舰费、藩王赏赐费。”
永乐元年的上半年,夏原吉的压力确实很大,光花钱不赚钱,有出无进搞的太仓库都要跑老鼠了。
姜星火喝了口茶,笑道:“我听徐景昌说大批的棉纺织品如今已经从江南装船分批起运了,安南国的运到清化港,占城国的运到沱灢港(岘港),不过倾销的倒也没那么快,回本还得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明年户部给江南手工工场区垫的资金,肯定是能回笼的。”
如今诸事虽然坎坷,但也都算正式上了轨道,姜星火的心情也不错,虽然小事肯定还有一堆,可到了永乐元年的年底,大事就只剩下京察、考成法,以及作为引子的各衙门采购权的事情了。
顺着夏原吉刚才的永乐二年支出事项,姜星火继续道:“造舰的事情确实不能拖,资金还是跟上,之前老和尚争取到的不能少,最好多拨一点,造舰这么便宜,为什么不多造一些?”
夏原吉点了点头,对造舰这件事倒也没什么反对。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造战舰,真的很便宜。
跟铁甲舰时代比,既不需要蒸汽机,也不需要特殊钢材和舰炮。
炮直接用陆军的野战炮改一改,就可以直接上舰了,船坞和熟练工匠也有的是,人工花费就是零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