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我是考生,我有信心科举中进士,我为啥要来你这个学校浪费起码三四年的时间?我直接考不就行了。
毕竟伱这个学校,最后也得成为上舍生以后,才能有可能直接去参加殿试,而中间淘汰几率,宋朝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参考样本了。
所以既然没有一步登天的考试,那么对于足够优秀的学生来说,还不如直接走老路。
没办法,观念在这摆着。
别管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的都是走科举这条“正路”。
而无论是荫官,还是举监,在官场上论资排辈的“含金量”上都跟科举比不了。
这就像成人自考本科跟全日制本科一样,理论上好像是一样的,但在人们的心中,能一样吗?
我能正经考大学,整那些干嘛?
这种观念,只能通过时代的发展来慢慢改变,光是朝廷给政策,第一是倾斜的太厉害会引来巨大的不满,第二是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所以姜星火觉得现在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慢慢来就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