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华丽的排比句废话。
到了最后,曹端铺开了长长的燕国地图,终于露出了匕首。
“先有周礼,而后世学者穷礼,得三纲五常,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
“三纲五常,天理也,亦是天礼也。”
此言一出,全场欢呼!
曹端面对巨大压力时的超水平发挥,简直让所有人都为之刮目相看。
要知道,曹端这番话,不仅仅是跟其他人一样,把三纲五常抬出来作为终极答案去压人,而是从“礼的起源”,一直推演到了“礼的意义”,乃至最后的“礼的发展”。
换言之,在这里三纲五常不是开始,而是结果。
并且曹端的这句话,其实也有着不漏声色地“打补丁”的意思,解释了从周礼到三纲五常,其实也是变通的一种表现,但这种变通,并不是从根源上推倒重来,而是臻于化境的完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