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极,国师能解‘太极’,可是足以成为一代儒宗的大宗师人物。”
“可不知国师这番道理,可是有个什么说法?若是有,我等也算是正经听国师讲道了!”
士子们纷纷起哄。
经过太平街一夜后,姜星火“儒学造诣非凡”的帽子算是被人给扣上了这倒也不夸张,都能以‘矛盾’解‘太极’,突破了理学最后的几座理论高峰之一了,又是这般契合,士林反响也很好,别人自然是这么认得。
所以,南京国子监里也出现了一批以姜星火的思路来做实验验证‘矛盾’的信徒,这种风气,进一步地影响到了大江南北更广阔的范围内,甚至有人送帖子想拜入姜星火门下,来蹭个弟子的称号,为自己仕途助力的。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学术圈和宦场就是分不开的,“门生故吏”这四个字里,弟子的地位更是要在老下属之前,由此可见一斑。
这样说来,这些前来求见的士子,心思也就不言自明了。
不过姜星火倒也没有拒绝。
以仁义行王道,聚同路之人,挽倾天之势,本就是他的目标。
想要做事,哪能没有支持者?可说的俗气些,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无非便是名与利的交换罢了,只有极少数诸如姚广孝、夏原吉那样的人,才是真的为了某些内心的理想,与他共同变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