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火当然不会被区区美色所诱惑,他的思考另有目的。
“.多好的改造典型啊,《我的人生转变:从白莲教圣女到纺棉女工》,光是想想,就觉得这首版肯定能卖脱销。”
是的,国师大人刚才正在琢磨舆论变革的事情。
《邸报》作为大明现在的朝廷喉舌,既有利,也有弊。
利处在于能握在自己手里,内容可以自己审核,不利于变法的,都能防患于未然。
但弊端就在于,《邸报》实在是太严肃,而且面相的对象,是朝廷的官吏,不是普通百姓。
而眼下根据南京传回来的讯息,变法在舆论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支持变法者数量较少,吵架吵不赢反对者。
这个问题自然很好解决,那便是建立一家新的皇家经营的报社,发行一款全民性的报纸,用以迅速地、大规模地普及变法知识,引导舆论,争取民心。
名字姜星火都想好了,就叫《大明日报》,简称《明报》。
事实上,早晨勒令本地官吏重新写相关文书,姜星火未尝没有提前做个试点,看看百姓对这种通俗易懂的舆论传播方式的反应的意思。
那么《明报》第一期,怎么才能卖脱销呢?怎么才能把报纸热度带起来,来个开门红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