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道衍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也很简单。
便是姜圣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却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眼下靖难之役刚刚结束几个月,正是潜在的更化派力量最为强大的阶段。
这里所谓潜在的更化派,其一,指的便是有意于通过更化在广袤的海外让子孙后代持续获得军功的勋贵阶层。
对于军功的渴望,不仅仅局限于靖难新贵。
靖难新贵们,肯定是不希望以后无仗可打的,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侯伯等着当公爵呢,又有那么多的中高级军官等着封爵进入贵族阶层呢。
但除了靖难新贵,在靖难之役中一败涂地的以洪武开国勋贵为主体的南军将领,也同样渴望通过获取新的战功来重新崛起。
难道李景隆、徐辉祖、平安、盛庸等等南军将领,就甘心一辈子背着败军之将的名头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再打一次靖难不可能,如果真要征伐漠北,恐怕也轮不到他们捞功劳,而出海作战,便是他们另一片新天地了。
其二,则是广大的北方中小地主阶层出身的北地文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