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营负责管理四个卫,威海卫、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
“即墨营负责管理四个卫,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安东卫。”
听到这里,几位尚书不由地相视惊疑。
足足十一个卫!
须知道,大明的一个卫,满编制是五千六百人,十一个卫,那就是六万一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是没计算水师的前提下。
如果算上协同作战的水师,肯定会超过八万人。
而攻伐日本,自然也要相应的辅兵,粗粗算下来,十万大军的规模是打不住的。
用来打日本,考虑到大明的后勤海运能力,维持十万人的补给确实已经是相对极限的状态.毕竟元朝攻伐日本,其实也是这个兵力,不是没兵马,而是跨海补给维持起来比较考验运力,山东备倭司的兵力数量是没问题的。
可问题就在于,山东都指挥使司哪来的这么多兵力分给山东备倭司?
靖难时期,山东德州大营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黄淮乃至江南征调的兵员,割韭菜一样填到了一线里,如今山东都指挥使司都快被打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