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时唏嘘道:“怪不得.怪不得荀子连四配十二哲都进不去,根子上竟然在这里。”
“还不止如此。”
道衍微微颔首,继续道。
“其三,便是儒学也有流派,儒家推崇内圣外王,便有了内外之分.代表心性儒学的孟子更讲究的是内圣层面,而荀子则加注重外王之道,甚至犹有过之。”
大约晓得朱棣不太懂这些儒学内部的细微差异,道衍给朱棣解释道。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只要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一步步来即可。而荀子觉得人之初性本恶,所以只讲礼不行,还得用法来治恶,要礼法并用。”
“孟子的思想有一条非常重要,便是性善论,也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是恰恰相反,荀子是性恶论,就是‘人之初,性本恶’,虽然在荀子的思想中提到了‘化性起伪’认为只要经过后天的教育,人总会回到礼乐善良的状态下,但这直接与孟子形成了对立。”
道衍沉默了几息,方才说道:“而程朱理学的根基,就是孟子的学说。”
事实上,之前道衍与姜星火的那封通信《‘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讲到这里,朱棣便彻底明白了过来。
荀子之所以这么不受待见,就是因为程朱理学继承自思孟之学,而在儒家中颇有些离经叛道的荀子,所持的观点是与孟子相对立的,也就是说,荀子的观点,与现在儒家中占据主流的程朱理学是相对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