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直一言不发的道衍,此时则是默默捻动起了念珠。
——————
郑和显然也想到了最近他刚刚从万里石塘回来,就听到的朝野争论迁都之声。
迁都,跟立储一样,都是最近朝野争论的焦点所在。
甚至跟立储比起来,迁都影响到的关联利益更多。
毕竟,迁都就意味着江南官员们要离开熟悉的田地,放弃积攒多年的宅邸等不动产,举家搬迁到陌生的北京。
不是没有人恶意揣测过,这就是皇帝的阳谋,想要削弱继承自建文帝的朝廷,对朱棣这个篡位者天然的抵触与反对。
这种抵触与反对,绝非是与化肥工坊绑定的大明国债认购额度,这种小恩小惠所能消弭的。
就在郑和还在担心拿洪武朝商议迁都西安的“古”,来喻永乐朝商议迁都北平的“今”是否合适的时候。
朱高煦却根本懒得考虑这些,当下问道:“那如果按姜先生这个说法,人口、金钱、粮食,都是跟随经济活动分布的,而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粮食运输的时间和数量.大明是不是也不适合迁都北平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