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人让他带兵打仗,纯属浪费表演和外交、政治天赋。
杨士奇、杨荣、胡俨三人,均对此表示同意。
没办法,修《太祖实录》这种事,必须曹国公李景隆来挂名。
为什么?
其一自然是因为曹国公李景隆,是开国勋贵的诸公爵中目前地位最高者,也是实际上的领头羊,论资历即便是魏国公徐辉祖,都要稍逊一筹。
其二则是曹国公李景隆是靖难之役的关键先生,可以说李景隆的作用,在这场持续四年的帝国内战里,已经拉到了最满。
李景隆作为几乎见证了靖难之役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的“带投大哥”,必须要挑头替朱棣背这个修改史书的黑锅。
“副监修官呢?”朱高炽又问道。
杨士奇沉吟片刻道:“几位资历尚书,谁来挂名应该都可以.茹尚书可能好一点。”
朱高炽点了点头,说道:“兵部的茹尚书,吏部的蹇尚书,户部的夏尚书,都一起报上去,让父皇去选。”
“重修《太祖实录》的总裁官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