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乙木青帝诀
“归墟小筑”的落成,标志着我们在这个新世界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然而,一个真正的“家”,仅仅有遮风挡雨的屋檐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袅袅的炊烟,有收获的喜悦,有生命在其中扎根、成长、繁衍的痕迹。
换言之,我们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
对于修士而言,餐风饮露虽是常态,但那是在灵气充裕、可以随时辟谷的环境下。如今我们三人修为大跌,正是需要大量精纯能量来温养道基、恢复实力的关键时期。长期服用丹药,难免会留下丹毒,根基不稳。而蕴含天地灵气的灵谷、灵植,则是最温和、最纯粹的能量来源。
更重要的是,耕种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观察一粒种子如何破土、发芽、生长、结果,直至最终凋零,这本身就是对“生”与“死”、“荣”与“枯”最直观的体悟,是大道循环最朴素的展现。
于是,在洞府建成的第三天,我便带着两个女儿,开始了我们“归墟小筑”的“种田纪元”。
我们在洞府前那条清澈小溪的对岸,精心挑选了一片向阳的平地。这里土质肥沃,阳光充足,取水也极为方便。
“阿爹,我们真的要自己种地吗?”江一一的小脸上写满了新奇。在她的印象里,修行者都是高高在上,挥手间移山填海,似乎与“农夫”这个身份相去甚远。
“当然,”我笑着卷起袖子,从蓬莱仙殿的储物区中取出一柄由万载玄铁打造的锄头,这本是炼器阁的工具,如今却成了我们的农具,“一一,你要记住,修行之路,千万法门,归根结底,都是对‘道’的探寻。锄头与飞剑,在本质上并无不同。用飞剑斩妖除魔,是守护之道;用锄头开垦荒地,是生养之道。两者都是道,并无高下之分。”
我一边说着,一边挥动锄头。看似普通的动作,却蕴含着奇特的韵律。每一锄下去,都精准地翻开三尺厚的黑土,不多一寸,不少一寸。坚硬的土块在锄刃下,如同豆腐般被轻易粉碎,变得松软而透气。
江小白见状,也兴奋地“嗷呜”一声,加入了开荒大队。她不用工具,四只爪子便是最锋利的犁耙。她飞快地在田地里刨动,松软的泥土被她高高扬起,效率竟丝毫不比我慢。不一会儿,她就变成了一只脏兮兮的“泥狐狸”,只剩下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还在闪烁,引得江一一咯咯直笑。
我们父女三人,一个负责深耕,一个负责刨松,一个负责捡走土里的石块和草根,场面热闹而又和谐。不过半日功夫,一片足有五亩见方、平整如毯的灵田,便已初具雏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