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年已久的傅晞、傅纂不同,傅畅虽然与他们同辈,但却年仅十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年纪,即使是在兄长们面前,他也依然肆无忌惮地展现着自己的想法,分析说:
“解使君虽然比孙秀要忠君爱国,心地是好的,但论才能,依我看,他还不如孙秀。”
“至少孙秀在吃过一次亏后,就知道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打不赢就不打嘛!而解使君明明吃了盘龙湾这么大一个败仗,军心士气萎靡,还硬要勉强作战,这就是不智之举。他不败谁败?”
“依我看啊,要不了多久,解使君和孙秀这对冤家,还有赵王殿下,就像是互钳的螃蟹,要一齐解职回京了。”
面对着傅畅的侃侃而谈,两位兄长都露出苦笑来。这倒并非是他们觉得傅畅说的没有道理,而是因为这些话无甚用处,哪怕他说得全对,可对眼下家族的困境有何影响呢?
傅晞说:“世道啊,现在不是讲这个的时候,要紧的是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现在族长不在,北地全郡又被叛军占领,我们总要想个办法保全家族啊……”
北地傅氏的共同祖先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傅介子,以其斩杀楼兰王的功绩闻名于世,北地傅氏也由此发迹,历经数百年沧桑而不倒。
只是到魏晋时期,北地傅氏发展出两条支脉,不分高下。傅晞、傅纂的父亲是前司隶校尉、清泉侯傅咸,傅畅的父亲是当今光禄勋、灵州县公傅祗。
两脉原本并驾齐驱,但在元康四年的时候,傅咸病逝。傅晞等人没有了倚仗,就不得不多看些傅畅的脸色,以维持家族的团结。因此,在这个危急关头,即使两人大傅畅近二十岁,也要考虑他的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