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三一一章 主动上门 (2 / 8)

作者:楞个哩嗝楞 最后更新:2025/7/27 17:11:37
        别的不说,晋陵开工生产需要的各种原材料,都是国家供应的。毕竟这时候到处都在发展,各种的初级原料相当重要,没有原料怎么生产?

        哪怕晋陵没有走计划价格,而是用了更多的成本购买,但想花钱都买不到原料的工厂多了去了,晋陵算老几?

        相比起各个省级山头,晋陵小小的一个县,哪有话语权嘛。说到底,全赖上级支持。

        不过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晋陵发展的确实好,上级要支持,首先自己要争气。晋陵完全属于是异军突起,在当今改革的环境下当起了先锋,各地借鉴晋陵的一些经验,各自发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外地的考察学习队伍,全国各地都派人来学习。

        当然上级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也少不了晋陵的‘正确’,或者说是王言的正确。从七八年至今,王言的决策从来没有失误,一次都没有。就是如此许多的正确叠加,再加上晋陵人民的勤劳、团结、众志成城,方有今时今日之晋陵。

        也有了原晋陵全体三十万人民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事实上到现在的八四年,合并了两县以后,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晋陵又吸纳了二十万职工。已经实现了两县七十万人口全部脱离贫困的成就,这一样也是了不起的壮举。

        同时,两县的所有适龄儿童,全都在学校里读书,十二年义务教育,六岁入学,十八岁高中毕业。能上大学的上大学,不能上的进厂,哪怕进了厂也要组织学习一些进阶的专业知识。

        从这一代以后,除了智力障碍的人,晋陵不会有一个文盲。哪怕是聋哑,哪怕是盲人,也都得读了书才行。

        在现在这个时候,晋陵的全面义务教育,无疑又是一个成就。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晋陵的带动作用。晋陵周边地区发展的都挺好,是肉眼可见的比更远的地方好上一截。省里的情况也很不错,虽然晋陵每年都亏损,但该交的钱也是一分没少交的,省里再拿着这笔钱发展,如此几年下来,自然也有进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