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的作战计划也已经确定,只要能活下来,大家都能混个武勋。
所以公卿大族们,都让自家后代跟着王言去战场上混功劳。
当然也不是谁都能塞人的,得是忠诚的太子党。当然也不是谁家都能塞好几个的,而是有着一定的数量限制。
据杨广所说,这份名单,是在确定了要调王言参战以后,就开始磨合确定下来的。
毕竟都是有上进心的么,这些人的武艺、学识还是足够的,只是没有太多的经验罢了。如果两万的部队,塞进去一大堆的二代的、三代的公子哥充任军官,可以说这一战王言已经败了。
就是因为经验的不足,他们的临战处置,是不合格的。而且也缺少那一种久经战阵的从容不迫,遇事就慌,此乃兵家大忌。
还是比较合理的考虑到了的这些原因,按照家庭背景,将这些人安排在各个位置。不过最高的,也就是个副都督,百将的副官,听命行事。
王言还很大方的将自己卫队的名额空了几个出来,可惜没有一个人选择跟着他冲锋陷阵……
一帮男人骑着快马,只是带着甲胄武器轻装简行,只用了半个月就到了雁门。
到了这里,接过了兵权的那一刻,也就标志着王言这个雁门行军总管,在这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都以他的意志服务。
不过王言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怪癖,开战之前得先砍几个军官立立威,集中一下权力。他真用不到这些手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