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打的,肯定是信任王言能力的,毕竟这么多年过来,就王言挑起了战争,并且还打的西夏落花流水。最近这两年,虽然没有打仗,但是西夏内部频生叛乱,百姓出逃宋境,边界自动的扩出去几十里。边军天天摩擦。
而且王言那边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堪称兵精粮足,已经是厉兵秣马要开打了。又不是没有前科,他现在上文,看着是请示,实际还是通知。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王言是有智慧的人,这次肯定不会再像上次一样,根本不给朝廷的反应时间打完了再说。很多事情,都是可一不可二的,王言有这个分寸。
但是他们也毫不怀疑,如果不同意,王言说不得拼着不做官也要开战。
这就是认不打为好的那帮人的想法了,他们也知道,不管他们同意与否,王言都要打。他们也正是抓住了王言绝对要打,他们也阻止不了的这一点,既把王言搞下去,也把事儿办了。
范仲淹等人要保王言,文彦博等人要搞王言。这才是他们借着争论打不打的问题,而争论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要打。因为自从打了第二次宋夏战争,没有了西夏、契丹的岁币,范仲淹回京开始进行商税以及针对百姓的赋税改革以后,进项的钱财更多起来。
而另一方面,耗费最多的军费开支,因为西夏被打崩的原因,在西北方面裁撤了老弱,新编了军队,减少了许多的开支。北方边军的军费,则是维持原样。如此一来,财政大大的缓解。
让赵祯感觉有些烫屁股,有些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愈发稳固起来。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赵祯的淫欲被满足的很好,天天忙活着呢。对他来说,这都是最低级的。他的真正的欲,是到了他这个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的年纪,就该考虑考虑身后名了,自然是想要文治武功的。若是大宋江山在他的手上壮大,那他便就知足了。
现在既然内部安好,也不缺钱了,甚至富余了不少,而且他的威望、权力,也已经达到了他在位的巅峰,他当然想要再努努力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