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补贴之事,也有了着落。蒙学不必交束脩,纸笔发,学生自己吃喝就行。进阶教育的书院,则是不收束脩,其他的学杂、吃喝
自理,说白了就是给学子提供一个上课、学习的地方,学的怎么样不管。
这是真正给百姓们的福利,大大的降低了读书的成本。有钱人家的孩子,当然是去那些有名的夫子自己开设的书院去。甚至就连资本积累阶段,要吃糠咽菜的小地主的家庭的孩子,大多也不会选择去官方的福利书院的。
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有战绩的名师,和没名声的不第士子,如何选择,人们当然是有数的。
对于大宋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王言给出了招,地方盖学校可以找大户化缘。至于长久的笔墨纸砚的支出,一样可以化缘。王言相信,地方大户会给他这个面子。
而另一方面,他也要开设笔墨纸砚的工厂,进行大规模的制造,把价格打下来。不追求质量,只要不是太过差劲,能用就行。
现在公文已经下发,明年秋天以前,各个县城,必须把这两所书院建起来。谁完不成这个KPI,那到时候就要看他们的命硬不硬了………。。
「武学设立在此地,狄公以为如何啊?」
汴京西城外,王言挥手指着面前的一大片土地。在他的旁边是又一次卸任赋闲在京的狄青,后边,是一堆的官吏。有国子监的,有开封府的,也有县官,更有枢密院的、三衙的文武官员,还有工部、将作监等等,老大的一票人。
王言站在最前边,跟狄青并肩而立,挥手之间,很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