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纮看着书,眼都不抬:“再有一时半刻吧。”
“你说长柏从小就在咱们身边,什么时候离开这么长时间了?也不知道他在汴京过的好不好。”
闻听此言,盛纮不由得哼了一声:“跟着子言还能差了去?不是都来信说了,这一个多月,见了朝堂诸公,也跟有名号的士子吃过酒。不是还来信说,跟着王言一起偶遇了汝南郡王嘛?隔三差五的就去一趟樊楼,我都没去过几次。”
没甚意思,在那摆弄着珠宝首饰的王氏笑了起来:“说出去也不怕让人笑掉大牙,还不是你怕你的宝贝女婿不认账,派了长柏去守着,现在反倒跟长柏置气,真是好没道理。”
“说了多少回了?让长柏去汴京,是去涨涨见识,也跟着学习学习。子言来往的,那可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以为谁都有这份机缘?”
盛纮咳了一声,不满的看着王氏。
王氏才不搭理盛纮的小傲娇呢,转而说道:“王言是不是对我们王家,还有康家有意见啊?我娘,我大哥,还有我姐姐,可是都来信了,说王言不懂礼数,既去了京城,也不上门拜见。还说了长柏的不是,也不上门去走动。长柏我是知道的,若是没有旁人嚼舌,定是礼数周到。”
“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盛纮不禁摇头叹气,“长柏来信都说的清楚,子言初到京城就下了帖子,但是王、康两家都没有表示,这不是瞧不上子言么?你不知道子言多大的名声?结果他们就干出了这种事儿。等到子言省试夺魁,又派了府上下人来下帖子,什么意思?
我早就与你说过,子言不是任人拿捏的。他十四岁掌家,那时候就敢抡刀子要人性命,现在又是好大名声,焉能受此羞辱?他们倒是有脸写信过来要说法?
我说实话你别怪罪,你们王家自从岳父大人走了以后,是愈发败落了。若非靠着岳父大人故旧照拂,又如何在京城立足?子言虽然出身不显,然则上京之时,已是欧阳公弟子,书法闻名天下,诗词更是为市井稚童传唱。如此人杰,他们如何轻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