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放心,老仆明白,保管干干净净。”
“好,福叔费心了,自去账上支三十两银子,文哥在外求学,开销甚大,让他勿要为银钱所扰,明年若是中举,以后花费皆有我王家承担。”
‘文哥’是这管家的儿子,叫王忠文,二十三岁,在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求学,还是有些希望的。以前是他的书童,后来才出去求学的。
王福生老脸笑成了菊花,非常开心:“多谢少爷。”说罢,告辞一声离去。
悠然的吃过早饭,王言歇息片刻,熘熘达达的去到了下边的村子里。
老管家做事靠谱,早都找好了几个汉子,正烧水杀猪呢。王言也是闲的蛋疼,就这么蹲在一边无聊的看一帮爷们杀猪,分肉。
没有王保庆了,因为王言找来了佃户家里差不多年岁的小子,详细的考了一下他们的学业,觉着还算不错的,直接给他们都送出去求学了。
他不想科举不要紧,不耽误他培养小孩子科举。毕竟掌握基层么,以后这些人被派了官,不管大小,只要到了地方,他就能派人过去,还算是好买卖。不过周期有些长,却也不亏本,算是闲棋。
当然,毕竟不是所有适龄的孩子都适合学习。有开蒙不认真的,有确实天资差的,都被他送去给那些护院了,教授他们炼体习武。
至于少了半个劳力,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人说不。一来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二来读书习武,没钱都是不行的,总也好过他们种地。还是大官人亲自提携,好事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