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更像是‘爽文’,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去了,让人悲伤,但也让人热血沸腾。
所以很多人都爱看,老一些的认识字的,还有岁数小的能勉强自己读书的,甚至于不能自己读书的,都有人改编了故事出了画本,一两毛的卖给孩子们看图。
这当然是渗透价值观的,岁数大了看热闹,岁数小的,那可就看到心里了。从这方面来说,作为一个输出文字的作家,王言是相当成功的。他写的多,铺的广,受众多,影响就大。事实上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奠定他文学地位的‘11军‘、’14军’,其实并没那么好看,因为门槛高了一些,也太长了一些。
这也是王言为什么继续的写‘中国英雄’,只要人民爱看,他就爱写,闲着也是闲着嘛。
而且在九月的时候,恢复稿酬的文件已经出台公示,著作稿千字2到7元。王言著作四百多万字傍身,且有‘11军‘、’14军’两部重量级长篇巨著奠定文坛地位,他的稿费自然是顶格的千字七元。
以前由解放军文艺发布的不算,后来北京文学发布的也没算,王言都没要,因为并不多,只可着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来,因为他的书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的。
虽然还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在以前人民文学出版王言的书就已经爆卖,数次加印,包括最早的一册‘中国英雄’,现在还加印呢,经过他们统计的,王言目前的所有书加一起,已经超过千万册。
所以这一次恢复稿费,人民文学哪里有多余的废话,何况王言是军方的人,还是已经立住的文坛大家,给钱当然是痛快的,所以王言收到了汇款的三万块,77年的三万。这还是只有纯粹的稿费,而没有印数稿酬,如果有的话,加印一次王言就赚一次。
这个印数稿酬,要到80年才会恢复。到了那时候,王言以后就可以不时的收一些钱,而且还不是小数目。毕竟到了八零年,少说他得有七百万字傍身。‘中国英雄’写的实在顺手……
另一方面,老廖和方宏民又一次的组合进京录音,‘强军战歌’也推广开来。人民群众、以及军人等等,都是爱听的,因为旋律简单、明快有力,这是符合传播条件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