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太原上党之地,才有了一些补充新官吏的基础……
贾衢继续说道:并北各郡已逐步设立劝农、工、市、学等专职官椽。农椽专司推广新式农具、优选粮种、兴修陂塘;工椽负责督造官营工坊、核定匠户等级、管理矿产;市掾则平抑物价、管理市集、征收商税;学椽不仅教习经义,更增设算学、工律等实用科目。职责分明,考绩有据,官吏各司其职,效率大增。去岁秋收,上党郡因推广新式犁及代田法,加之水利修缮得力,粮产较三年前增产近两成。
好!斐潜抚掌,分职专司,方能人尽其才,术业专攻。看来此策在并北已初见成效。
贾衢继续汇报道,以往士途狭窄,非通经明律者难有晋身之阶。主公设立科举以来,凡在农事、工巧、算学、医药、乃至善经营、通译语者,只要确有实绩,经考核,皆可入仕,或授予相应职衔待遇。去岁并北各郡科考之士,通经者仅占四成,其余六成,皆为有一技之长之实干人才。有善治牲畜疫病之兽医,被授予厩苑令;有精于算术、清丈田亩无一差错之老吏,被擢升为户曹史;甚至有善于与匈奴、乌桓部族交易之商贾,因熟悉边情、促进互市有功,被聘为市掾属官。此举,使得许多原本无望仕途之才,得以崭露头角,为国效力。民间风气亦为之一变,父老多教子弟,莫只盯着那几卷经书,而是各展其长,各有其用。
斐潜听得连连点头,此方为百业皆士也。以各业取士,非是贬低经义,而是拓宽士途,使天下英才,无论出身,无论所专,皆有报国之门,晋升之阶。唯有如此,方能聚天下之力,成非常之功。梁道,科举应试推行后,民间可有何变化?
贾衢拱手而礼,肃然而道:主公此问,臣诚亦有所感。镇并北数岁,深察华夏之民,其韧如蒲苇,勤胜禹稷,实冠绝四海。夫黔首非不堪贫窭,亦非天性悖序。昔管仲治齐,仓廪实而知礼节;韩非论政,斩首级以授爵秩。今民所虑者,非阶序之有无,乃类商君悬木徙木,患阶牓之通塞耳。但使力耕可得粟,战功能封侯,则兆民自当箪食壶浆以从王化……
斐潜微微叹息一声,点了点头。
封建王朝之中,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消除阶级,而是在这阶级之间,是否有可供攀爬之阶梯,自身之努力,是否能换来境遇之改善,子孙之希望!
古代封建王朝,是需要社会流动机制,也需要政权稳定性的,不能单独的取其中一项来片面化的论证封建王朝的制度问题。
一步到胃的消除阶级,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封建农业时代,是不太现实的。
老马同学表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低下,意味着社会总产出有限,只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足够的剩余产品来支持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