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曹子孝确为名将,一位年长些的族兄呷了口酒,语气带着点事不关己的点评,伸出手指指指点点,似乎是要点在曹仁的脑门上一般,这困守孤城,竟还能南北转进,连挫骠骑数部,着实不错……若非骠骑各部颇为精锐,怕是早被他寻得破绽了,一举击破了……
哼,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王弘微微扬起下颌,亭外一些雨雾打湿了他额前几缕发丝,更衬得他面庞如玉,只是那眼神里透着一股超然的淡漠,骠骑大军将帅如云,斐子渊虽未亲至,然兵锋所指,岂是区区一城能久守?曹孟德,这大河南北皆需防守,恐怕是……啊哈,这襄阳啊,败落恐怕只在旬月之间……
王弘身上没有任何的职位,但是说起骠骑大将军,以及当朝丞相之时,依旧是直呼其名字。而且称呼斐潜曹操姓名之时,还会微微翘起鼻孔来,似乎是在表示怎么,名字不就是用来叫的么?有什么不对?
王弘顿了顿,声音清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值此危局,我等士族门第,首重者为何?乃血脉传承,门楣不坠!城外那些田庄、佃户,乃至依附的部曲,不过是身外之物,皆为随时可以割舍之「卒」罢了,当弃则弃。
这是在高傲的士族子弟当中,习以为常的理论。
弃卒总是难免的。
难免意味着绝对、无法避免。
这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在现实中,许多困境、牺牲并非完全不可避免。它们往往是特定决策、资源分配不公、信息缺失、短视行为或人为选择优先保障某些群体利益而牺牲另一些群体的结果,所以将弃卒归咎于什么政治或是战争的所谓必然,很明显就是推卸责任、合理化不公的一个借口罢了。
但是这借口,很好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