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18章分权织经纬,契文定乾坤 (2 / 11)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其次,因为其本身的来源不同,也导致了政治制度的目的不一样。纵向的华夏权力,第一首要任务就是维持王朝的稳定,子传孙万万代。虽然谁都知道这不可能,但是谁都想要多传几代。而西方主要就是利益保障,选取某人当老大,是因为某些利益的交换,当有新的利益出现的时候,随时可以换老大。

        最后,在华夏和西方的各种表面特征,权力机构名称,分管职能不同等等现象的掩护之下,但是实际上其核心本质都是利益,或是权柄的争夺。

        不管是华夏的纵向权威,还是西方的横向契约,都是可以归纳为一点,独裁,或是垄断,必然会出问题。而追求垄断,或者叫做大一统,又是每一个公司,组织,国家等等的必然追求。

        斐潜认为,将皇帝扯下来自己坐上去,那么无疑是将自己主动置放于旧有的轮回体系之中,屠龙勇士转职成为恶龙,然后等待下一个屠龙勇士的到来。

        或许三五百年,或许时间更短。

        所以斐潜就设想,华夏古代王朝如果削弱儒家,同时引入法家和墨家,分别让儒家负责德治和教化,法家制定礼制和律法,墨家注重民本和农工,然后推衍这样的制度,会有什么演变,及其对古代华夏发展有没有什么新的意义?

        斐潜一度想过,要约束皇帝的权力,但是随后他在青龙寺的建设和讨论的过程当中发现,实际上华夏之中,还有一个隐形的皇帝,那就是儒家。

        于是斐潜就开始思考,如果历史上儒家没有成为主导思想,而是与其他学派结合,华夏的发展会有何不同。

        有了这样的前提,斐潜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系统的推衍,包括制度演变的具体阶段、各学派的分工协作、可能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对华夏后续经济、科技、社会结构的影响。

        于是乎,斐潜就回顾了历史上的儒家、法家、墨家的核心思想,以及它们在实际历史之中产生的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