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17章虚舟蔽日惑,新火燎原易 (9 / 10)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斐潜点了点头。

        礼是什么?

        就是等级,就是阶级。

        孔子将周礼视为夏商文明的集大成者。其本人以及其儒家子弟,通过整理《周礼》《礼记》等文献,构建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理论,强调等级和谐、道德教化。儒家将夏商周三代塑造成黄金时代,而周朝因文献较完备,也使得圣王三代成为可具体效仿的对象。

        所以,如果说斐潜要抛弃儒生所谓的周朝至上论,就必须要解决失礼的问题。

        《礼记》整合了周代礼制与儒家伦理,提出大同、小康等政治理想,成为儒生讨论治国的核心文本。这种理论,甚至在后续封建王朝之中一直都被延续,成为了经学诠释与政治实践唯一标准。

        比如大汉今文经学以《春秋》为改制依据,古文经学则依托《周礼》设计官制。王莽改制变法均试图从周制中寻找合法性,尽管实际效果常与理想背离。

        斐潜伸出三根手指,儒生之所以推崇周朝,无非就是利用周制来佐证三点,「德治、礼制、民本」……只不过这三者,只有「德治」才能算是儒生本源,而「礼制」和「民本」么……春秋百家之时,可不能都算是儒家的……

        庞统眼眸之中精光一闪,主公之意是……拆分出来?

        斐潜笑道,这原本就不算是儒家的,怎么能说是拆分?只能说是「物归原主」罢!

        斐潜在前几天的思考之中,发现在华夏封建王朝之中,三角形的架构是最为稳固的,而儒家独大之后,佛道两家都无法成为其对手,毕竟先天上皇权就是不允许神权膨胀坐大的,所以儒家很多时候都只需要子不语,就可以等着佛道两家自取灭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