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3章夜刃洗墨辨忠奸 (10 / 14)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多少有些不太人道。

        明公,荀彧低下头,藏在袖子里面的手深深的掐入掌心,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今日仲德杀戮,太过了些……至少免老幼之责,止炮烙之刑……

        荀彧的意思,自然就是缓一缓。

        这和他一贯以来的妥协习惯相关……

        作为曹氏政治集团里面的重要核心人物,荀彧可以说是从曹操最开始起家,就一直深度参与其中,并且直至到了历史上曹操后期,依旧具备高度影响力的人物。他试图在汉末的政治权利漩涡当中保持清醒,想要以清流之姿涉浊世,持经学之道驭霸术,但是实际上,他只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妥协当中,嬗变成为殉道式的图腾。

        颍川荀氏,与其地方士族乡绅,是有一定的隐密联系的,所以荀彧必然就会陷入汉室忠臣与门阀代表的两难境地,他现在来劝说曹操,就像是他在历史上既辅佐曹操称王称霸,又试图保全皇室尊严一样的矛盾。

        荀彧并不是无能之辈,他早年举族投曹操,而不是像大多数士族子弟一样押宝二袁,就足以证明他的眼光比一般的士族子弟要更强,而且他将颍川士族打包和曹氏军事集团深度捆绑,也是试图将经学士族转化成为实权世家,也算是在汉末士族门阀转型当中的成功案例。

        荀彧在多次公开场合,将曹操的部曲属下,包装成为汉初开过的将领谋士,其实也是在给曹操营造理论上的依据,暴露出其用儒家礼法为曹氏代汉铺路的深层动机。可是真等到曹操开始动手了,荀彧又表示了反对……

        当然,或许荀彧在历史上反对曹操称王,也并非是单纯维护汉室,而是预见如果曹操那一套真正推行起来,那么原本汉末的士族门阀也就彻底沦为军功集团附庸。他最后的死亡方式充满隐喻,或许也是他想要用死来保全最后的体面。

        荀彧从始至终,都在试图用仁德来包装霸权,试图用春秋的经义来约束曹操权柄的扩张,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可行,虽然有清雅有威仪的政治形象,但是因为其核心并不坚定,左右摇摆也导致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