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不远千里,离开了温暖的家,想要在此求学,获得大儒真传。
结果他失望了。
左慈只是庐江人,既不是大族,也不是豪右,他来颍川读书的钱,是几乎掏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甚至是负债来读书的……
左慈越聪明,他家里人就越觉得不能亏待了这孩子,可是越努力让左慈去获得知识,他们家就越穷困。
来颍川,是左慈的最后一搏,也是他们家拼尽最后的一点力量,将他送上了颍川书院的这块石头上。
可是左慈来了之后,发现大儒确实是大儒,但是真经不轻传。
对于知识的壁垒,大儒心知肚明,可是世间仅有一孔子,七十二弟子却不见再传人。给知识设置门槛,扭曲知识的认知链条,提高开蒙的难度,都是这些儒家子弟做出来的事情,即便是他们知道这样做和孔子的道义相违背。
或许是因为年少而多忧虑,或许是为了求学而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左慈年少而白头,却不料这白头,成为了颍川士族子弟的嘲笑对象。年少的左慈并不清楚,他之所以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头发变白。
窗外士族子弟三三两两的凑做一堆,嗤笑飘进窗来,瞧那白头翁,定是偷吃灯油的老鼠成了精!
士族子弟绝对不会说这样一个寒门,竟然还想得什么真传,读什么真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