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中,斐潜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正所谓宁为鸡首,不做牛尾。
小公司是老总,大公司是职员。
鲁肃是有大志向的,他想要的,是受到重用,至少是要能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的那种,袁术就给了个县令,鲁肃当然不愿意,有人可能会说,那从低做起,也可以啊,县令作为起步也不小了吧?做出了成绩,自然会升官的嘛,人要脚踏实地。
那不行,汉末三国的风气就是这样的,名士普遍是不愿意从低做起的,鲁肃虽然不是名士,但也深受这种风气影响。比如后面的庞统,刘备给他了个县令,庞统也是不愿意好好干的;再比如蒋琬,刘备也给了他个县令,他也不好好干。大家想的都是凭自己的才学跟名气,一步登天,成为主公身边重臣的,当不了重臣,宁愿在家窝着,也不愿意出去当小官。
这是整个大汉的问题,单独指责鲁肃一个人显然也不合理。
鲁肃在孙策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那个时候有张昭在鲁肃头上压着,直至孙权时期,张昭有些倚老卖老,孙权很不满意想要提拔自己的智囊团,鲁肃这才抓住了机会,成功跻身江东政务的决策圈子。
斐潜觉得,这一点倒是可以考虑一二……
斐潜带着鲁肃一行,直奔郑国渠。
冬日虽然苦寒,可也是修葺水渠最好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