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尊师重道的习俗下,这些人对于郑玄的情感,很多都是真切的……但是随后的这些言论么,就重点不是在悲伤上了。
郑公英灵在天!当查郑公何以身故!彻查真相,求公求正!
百医馆出来答话!将军府赞事王象,看着朱雀大街上越来越多的那些人,听着时不时响起彻查真相,求公求正的口号,觉得脑瓜子嗡嗡的有些疼。
这些嗷嗷乱叫的人之中,已经没有多少普通百姓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百姓都是耗不起的。
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养家,需要不停的奔波,根本没空管是出车好还是出摊好,也没有更多的空闲去理会是九千还是日万,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成为了幌子,成为引子,成为当下街道上的这些人手中的筹码,成为他们所代表的民意。
对于执政的一方来说,也恰巧头疼的就是这一点。既不能一改不理会,也不能全盘接受。
如何分辨其中的真假,就是考验执政的本事了……虽然斐潜提出了四民平等,可是在很多士族子弟心中,他们才是老大,医师算个屁?
农夫算个毛?别说大汉士族子弟有没有军医这个后世的概念,就说当年党锢清流怕过谁?
!当时学子上街游行,学宫清流骂皇帝三公当朝大员还不是当街想要骂就骂?
骂到火起的时候丢石头掀车子砸他家门户的事情难不成干得还少了?这习惯怎么可能到了斐潜这里,说改就能立刻改得过来?
怎么这人……又多了?王象问值守的巡检队率。凑热闹的越来越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