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战乱频繁,生死变幻莫测,信任和忠诚无疑是在腐朽且污浊的世间所难得的珍宝。
那些能够坚守信念,不因外界诱惑而改变立场的人,自然也就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评价。
张郃投降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他自己愿意的,更多还是无奈之下的被动选择。在这种选择之后,张郃心中同样会承受着一定的羞辱感。这种羞辱,不是赵云等人带给他的,而是张郃本人的三观所带给他的。
简单来说,就是越是要脸的,越痛苦,越不要脸的,越是轻松。
夏侯尚:嗯?我也很痛苦的好不好?!
赵云理解张郃的痛苦,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赵云并没有要求张郃对曹军作战。
在北域之中,张郃自己慢慢的接受了骠骑下的军制,感受到了治理方式和山东的不同之后,才改变了他自己原先的想法。
这一次,不仅仅是作战,征讨,甚至还需要驻守,防御,稳固,治理,在这个过程当中,赵云当然希望张郃能成为一个有力的助手,而不是一个不定时发作的隐患,即便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性,以赵云的谨慎,都不愿意看到这个事情的发生。
所以赵云给了张郃选择。
表面上似乎只不过是行军路线的差别,但是何尝不是对于张郃未来路线的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