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06章六乡六逐,文人武人 (9 / 10)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后来的孔门,最正宗的就是北宗,然后也就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不管是甘心拜倒在元朝脚底下尽职尽责,尽忠尽孝,却对于朱元璋的邀约摆架子的孔克坚,还是在大辫子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上表表示剃头好凉快,好处多又多的孔胤植,亦或是后来一而再的迎了外国皇帝画像的孔令贻,还有在日军大举侵华之前的孔德成,兴奋非常的诗兴大发,表示中日同文同种,曰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

        哈,这就是衍圣公。

        而封建王朝的文人,便是供奉着这样的孔子传人。

        文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投降和叛变,却可以给自己头上带上一个保留读书种子的头冠,然后转脸批判吕布是三家姓奴……呃,三姓家奴。

        要知道当年金,元,宋三家并存的时候,孔子衍圣公也是有三个,后来为了争夺谁才是真假孔猴王,还在元朝贵族王公面前好好的耍了一番,撕脸的撕脸,扯衣服的扯衣服,耍棍棒的耍棍棒,看的元太祖哈哈大笑。

        这一类的文人,对于自身宽容,对于他人苛责,表面上说不看重他人出身,但是实际上这些文人所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对嫡庶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之中,都死活不肯向皇帝让步。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大辫子朝,士大夫们就不敢多放一个屁了,甚至还会写书夸赞,表示九龙争嫡好好哦,几个阿哥都好有型哦,真正的龙生九子!毕竟人家是高贵的大酋长,是正牌的上三旗的贵族。士大夫们既然不介意清朝的满人高高凌驾于汉人之上,自然也不会介意于高贵满洲皇帝的出身,毕竟也算是半个洋人。

        西域,也有洋人。

        如此种种,怎么处理,如何形成可以参考的定例,则是太史慈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