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氏在河陇地区,大规模的饲养战马,数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七十万匹。但就是因为唐代太看重战马了,以至于唐代对民间养马采取打压和抑制政策,社会的养马之风不复汉代旧观,而全国营的企业么,其弊端也自然很明显,没有任何想要进化的欲望,也更谈不上马种的培育改良。
每一次唐朝对外大战,在胜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原马场之内最优秀的那一批战马死去了,而下一次就次优,在下一批就是次次优的,最后便是退化到了矮脚马……
因为矮脚马每次都没被选上,也就自然保存了最多的基因。
所以养马这件事情,光有民间,显然不成。民间养马,高高低低,应急没问题,但是想要成编制,成规模,就不可能。
让豪强来养,可以成编制成规模,但是豪强会借机会卡国家脖子,甚至要求国家一而再的降低选马标准,因为养马难啊,收入低啊!
让官方国营机构养马,确实能保证一定时期的战马供给,但是国营企业的腐化程度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国营之后,政策就成为了最大的影响因素。
第3049章上马荡寇,下马治民
就像是宋代养马,也是国家倾全力去搞,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政策,甚至有各种各样的福利,企图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因为宋代马政的政策变换太快,宋在真宗时期国有马的数量达到20万匹的顶峰,但其后改革派失势,马匹存栏数直线下降,接下来的马政就无非是做作样子而已。导致宋朝当时一匹国有马的成本高达500贯,而西北边贸中一匹马的价钱才25贯,国有的马资产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难过。
取民马之所广,取庄马之所优,取苑马之所量!斐潜笑着说道,若可如此,便是华夏之马雄于天下也!
张辽点头,然后眼珠转动了几下,似乎欲言又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