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皱眉说道:主公洞察深远,慈所不能及。此城中青壮,或许就是那些马贼……故而,鄯善之贼,是有意想要让我等将其屠戮之?并以此再聚集人马,以抗大汉?
再聚未必,但是抵抗么……斐潜眯着眼说道,虽说有战,当有杀戮,然杀之何人?是杀西域之中男女老少?僧俗官吏?地方大姓?何人可杀,何人可用,何人可通,何人可使?所逆者,逆所何?所亲善者,亲善何处?鄯善之国,便是子义练手之处……接下来,子义欲当如何?
太史慈吸了一口凉气,为全球变暖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沉吟良久,便是无奈拱手,还请主公指点。
无妨。斐潜摆摆手说道,子义不必着急……且思之……
虽然斐潜是让太史慈不着急,但是太史慈自己不能说真的就是一点都不急。他知道这一次跟着斐潜,其实就是跟着斐潜学习怎样治理西域,如何治理一块大汉曾经治理了百余年,依旧没有治理好的一块土地。
无疑,西域是要偏向于武将侧的人员进行统御的,武将的进取心决断力,以及控制兵卒的能力,相对来说会比文官系列的要强。
对大汉当下大多数的兵卒来说,他们会下意识的崇拜一个能上战场厮杀,能带领他们走向一场场胜利的武将,而不会对于一个整天只会坐在官衙之内,一年也见不到一两次的文官产生多少的情感。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也是必然的一个选择。并不是说文官就不能打仗,也不是说武将就不会治理地方,而是侧重点不同。在治理一块敌意相对较多,秩序尚不完善,语言混杂,文字混乱的区域,武力显然会更直接,随后才会有人愿意坐下来听汉人沟通。
所以征服一个区域的次序,必然是武将先行,文官随后。
只有一味的屠戮,那么必定生乱。
没有人会喜欢在一个只有杀戮的世界当中生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