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5章泾渭难分清与浊,古今皆为正经解 (11 / 12)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8/12 20:50:11
        如今,就是经学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了。

        如果说司马徽一味的强调古文,摒弃今文,那么定然也会使得原本学习今文的士族子弟无法接受,矛盾必然日益激烈,最终导致重复之前大汉的冲突,就算是到时候骠骑以武力进行压制,也失去了原本青龙寺大论的本意,同时司马氏一家也会失去了在经学地位上的这种超然。

        因此,最终司马徽接过了郑玄的旗帜,承认了郑玄的伟大,并且愿意站到了郑玄的这一条线上来,彻底的舍弃了原本在司马徽心中推行古文的执念……

        这虽然与他的初衷不一致,却是当下他最好的路。

        司马徽环视一圈,高声而道:

        夫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待天下君子以长者之道,可谓至善也。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承其良而舍其弊也。

        古之君子,责己重周,带人轻约。重且周,故不怠,轻且约,乐为善。《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此乃君子之道是也。

        又今古纷争,自汉而起,三百年不断,可谓忠义仁厚乎?今文讥,古文讽,如无一是处乎!岂非责人详,其待己廉?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者,洋洋乎以为得之矣!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也。月旦之评,某为良士,其应之者,必其人之与也,或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或则其畏之也。若非如此,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由此思之,古今莫不如此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