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斐蓁会想,没有朋友就没有朋友罢,或许就是他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是他同时也很羡慕他父亲,因为他父亲有朋友,像是庞统,像是枣祗,像是那个不常来,也不太会说话,但是时不时身上手上会带着些木屑和铁屑的,却常常给他做一些小玩具的太史明。
嗯,还有一个说是长得五大三粗,像是武将多过像是文人的叔叔……
这些都是父亲斐潜当年一起读书的朋友。
因此斐蓁其实也想着说能不能有这样的朋友,也不需要太多,像他父亲那样,三五个就行了,然后有事的时候一起商议,没事的时候一起喝酒。然后他也会像是他父亲的那些朋友一样,给下一辈的孩子带点吃的,带点玩的,然后教他们骑马,读书,甚至辨认矿石。
斐蓁原本以为这个愿望可能比较难以实现,但是没想到他从他母亲那边得到了一个新消息,说是山东那边有一些孩子会到长安来,大的小的都有。这些孩子有的是有亲戚在长安的,有的则是孤儿。有亲戚朋友在长安的还好说,一般来说都会寄宿在亲朋的家中,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士族子弟表面上的还是要维持的,所以短时间内应该问题不大,长时间有问题了,斐潜会再派人去处理解决。
第2765章新老朋友
而那些在长安没有父母的孩子,也不好直接送到慈幼局。
在慈幼局当中的孩子,一般来说岁数都不大,而且慈幼局之中基本上都不会学习什么经文,而是传授一些手工,或是其他什么技艺的更多,还有一些则是会被各地商行,亦或是工房带走,作为学徒,是以谋生为主的。
目标群体不太相同,所以斐潜和黄月英商议,那些在长安没有亲戚的属于士族子弟的孩子,就设立一个幼学堂,挂靠在长安学宫之下,专门用来收拢这些孩子,也同时允许其他在长安的适龄孩童入学……
没错,类似于后世的小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