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有东尚书台的人前来拜会王使节,可能会有一些嘲讽之言……使节还请无须在意……陈滨拱拱手说道,若是王使节没有什么其他的吩咐……
王昶愣了一下,嘲讽?什么意思?
陈滨笑道,山东之人多为傲慢,视关中为西戎,故而……但是礼节上还是不会亏的,就是言词或许有些……或许这也是山东之策,有意激怒,乱吾等阵脚,还望使节能够明晰,切莫中了此等奸计。
其实不仅是曹操对于斐潜的使节如此,在历史上的三国之中,使节之间相互嘲讽,或许都算是一种传统了。张温访蜀的时候与秦宓辩论过,张奉使吴的时候与诸葛瑾拿国号开玩笑,甚至有使节还可以当面面嘲弄君主,嘲讽归嘲讽,亦或是有意的激怒,以测试对方的反应,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也算得上是三国在外交关系历史上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王昶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陈滨停顿了片刻,然后笑眯眯的对着王昶说道:王从事,关中……一切都好?
王昶注意到了陈滨这个称呼上面的变化,然后他也注意到了陈滨似乎是有意无意的抚摸着腰间的那个玉佩,不由得略有些惊讶的说道:陈馆长……莫非……
陈滨见王昶目光落在了那个玉佩上,目光有异,这才从腰间解下了玉佩,递给王昶。王昶接过来一看,在玉佩的内侧,刻有八个小字允矣君子,展也大成。若是寻常人,多半会以为是一句祝福的语句,毕竟这一句话也确实有祝福的意味在。
可是只有有闻司的人才知道,除了那些摆在明处的官职吏员之外,其余大部分在外活动的人员都是没有什么有闻司的印绶的,而是类似于陈滨拿出来的类似于这样的小物件。
像是陈滨拿出来的这个玉佩,已经算是非常明显的暗示了,或许是因为王昶本身的身份比较安全,或许是之前陈滨就已经接到了相关的指令,所以才会拿出有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的这一句的玉佩。
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器物,比如像是什么东方须臾高知之的句子,还有一些其他句子,相对来说就比较不是那么直白了,不是有闻司内部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太清楚这些暗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