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几乎将长安叙说成为了文明灯塔一般。
这样也是贾诩的策略。
同时也是斐潜教化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什么人才会对于汉文化产生渴望?
肯定不是普通的羌人。
就像是南匈奴一样,一般的牧民根本不会想那么远,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心思去考虑未来,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生存。
就像是在后世未开化的年代之中,那些羡慕东洋或是西洋的,一定不是最普通的民众,而是有些权利,有些产业的那些人。这种事情,并不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就像是第一个开眼看西方,说西方如何先进的,或许是民族的良心,而过上几十年再天天只看西方的,也只说西方好的,就未必是什么良心了。
时代在变化,而最能跟上这种时代变化的,便是像是阿颉刹这样的人。
甚至包括让阿颉刹进贡北宫贵女到长安侍奉骠骑将军,也是这整个教化过程当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这不,贾诩成功的在阿颉刹这里竖立起长安什么都好,汉地文明什么都强,只要是优秀人才去汉地绝对会一视同仁等等的印象……
然后随着贸易的往来,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羌人外派到长安的人员的亲眼所见,亲口传颂,这种印象就会不断的加深,直至让羌人从上到下都认为汉人的文化最强,东西最好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