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56章免费的利益 (7 / 9)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汉朝主要经济基地在渭河流城和大河下游。

        就是关中三辅和冀州豫州两个区域。

        天有四季,地有南北……斐潜轻声说道,此乃人尽皆知之事也……北地宜粟稷,耐寒抗旱,麦则需有渠溉……

        大汉的关中陇右,河东太原一带的气候大致相同,都是偏向于大陆性的气候模式,冬季干燥,夏季不是很长,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大河中下游,以及江东地区的气候是不太一样的。

        这些气候的不同,土壤的差异,导致在耕作技术上和日常劳作上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西北地区,黄土肥沃,利于表面上的栽培,但是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严重,而相反的江东区域则是水份太多,有时候保持有效的排水比灌溉还更重要。

        原本各地之民,当有各地之法……斐潜声音不大,但是所说的内容不由得让庞统和阚泽都有些毛骨悚然起来,如今农工学士遍布大河上下,东西南北……昔日若有不解疑难之处,其农多思之……大河下游,与关中不同,其地当以重犁,以深耕翻作……只不过如今这深耕之犁……却日渐稀少……而黄氏犁,却渐渐增多……

        在汉代大河中下游地区,勤劳的农夫早就发现要耕作黏性更大的中原土壤,需要采用和黄土高原之上完全不同的耕作方式。尤其是深耕重犁,主要就是为了适应气候潮湿,土壤粘重,需要充分的破碎土块,以进行排除多余的水分和去除潜藏在土壤深处的虫卵。

        而黄氏犁,虽说省力,可以用畜牧犁田,也可用人力拉犁,但是黄氏犁主要还是针对着黄土高原这一带的耕作,结构轻便,不能算是重犁,虽然说不是不可以用来深耕,但是深耕所耗费的气力远远多余原本在大河中下游的旧式重犁。

        那么,为什么在没有出现黄氏犁之前,大河中下游以及江淮区域还有旧式重犁,而现在旧式重犁就渐渐没人用了呢?

        因为黄氏犁轻便,用铁少,可以浅耕,也可以深耕,可以用畜牧之力,也可以用人拉,可以说几乎没有短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