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和阚泽对视一眼,这个倒是有些新鲜。
汉代,嗯,其实在汉代之前,华夏大地上很早就出现了雏形的保密制度。
这种雏形的,略显得简单和保密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
当然夏朝当时的保密制度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是对于公文的专职人员的收藏和保管,后来便是衍生出了商代和周代的中央档案机构,并且有守藏史的官职,作为专门负责和看护。
同时周朝进一步发展,为了鉴别公文的真假,也为了保密,创造出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据说还是姜子牙搞出来的名堂……
所谓金藤之匮,便是专门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的。
到了秦汉,保密制度其实发展并不大,但是在保密罪责上面开始明确下来,并且因为罪责需要明确到人,所以职责同样也是更加的明确到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什么环节什么人出错了,就会受到惩罚。
但是到当下,对于保密的制度,还是基本上限制在公文递送存储方面,主要就是在军事上面的公文,若是传递过程当中导致火漆破损,公文有泄露的嫌疑,便是轻者鞭挞,重者斩首,但是在政事方面的公文么,则是多有懈怠,也有出现传递到了一半然后不知道政令丢到了那里的情况。
仅以律制之,乃以死制活也,初或可之,久之必怠也……斐潜略有些感慨的说道,当重吏治也。尚书台之中,各地公文,流转颁发,经手者众也……如今士元常驻于此,自是无忧,然经年之后,莫非士元年年皆于尚书乎?故而,所谓保密之要,乃律、人二者,缺一不可。
律,可由参律院商议制定……斐潜说道。反正这个阶段参律院似乎又是闲下来了,斐潜也是担心这些人会闲出毛病来,多少找点事情给他们去做。
至于这人么……斐潜看了看庞统,保密之用,当从学宫开始……士元你和孔叔研究一下,加個课程……此外,直尹监也当用起来了……直尹人事,何人做何事,累年以观言行,方可试于机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