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毕竟年岁也不小了,即便是夏侯惇口中说曹操还春秋鼎盛,但是实际上人一过了四十,嗯,或是三十五,身体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所以有可能随时会出现问题。
很多后世企业资本家都将年龄限制卡在这条线上,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资本家想要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开福利院。
这件事情放在别人身上,那就是不冷不热的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现在到了曹氏自己身上,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原本最符合谯沛集团标准的曹昂死了,空缺下来的嗣子位置,就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膏脂。曹操登上了丞相宝座,便是连带着他身边的夏侯惇等亲朋好友一同飞黄腾达,掌握大权,那么赶不上曹操那趟车,不是还有下一趟的嗣子号么?
上谁的车,用什么姿势上车,可是一门大学问。
山东之人偏好幼齿的,这是大汉的传统。看看连续几个大汉皇帝是几岁,大体上也就能明白了。就连当下天子刘协,当时也不是因为年龄更小,更容易被推,才当选的么?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操的多子嗣,也就自然带来了这个不可避免的矛盾。
即便是曹操当下摆明车马将曹丕立为嗣子,难道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就算是曹丕做得再好,依旧无法避免,别忘了曹昂是怎么死的?
当下曹操没有特意强调嗣子,而是将几个孩子都带在身边教导,也多半是因为曹操汲取了曹昂之死的教训,当然也可以说是曹操疑心病太重,认为谁都想要害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