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就是谯县大姓,或者可以称之为巨姓的曹氏家族向外宣称,奉曹丞相之令,宣称要曹氏夏侯氏子孙,皆需廉洁奉公,勤奋向善,恭谦友敬等等,诸如此类的一长串标准,并且还将这些内容张榜公布,据说是要形成一个曹氏家训,镌刻在曹氏和夏侯氏两家祠堂之中,成为曹氏和夏侯氏子孙世世代代都需要遵守的规矩。
反正现在曹氏夏侯氏,两家好得像是一家,所以家训大体上也只是姓氏上略有差别,其他内容基本上都相同。
家训这玩意,也不算是曹操独创,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家训的创始人,是曹操他的偶像,当然,在大汉当下可没有偶像一词,只能说是仿效的对象。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这些都是形成一个社会的基石。在国家环境不安定和法律道德不明确的时候,一个良好的家训可发挥出稳定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力量。
汉代的家训自春秋传承而来,也渐渐丰富多彩起来。家训里面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传递着一些很朴素的社会人际相处的道理。
曹氏之前有家训么,似乎也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向外公布过,毕竟是家训,动不动将家训挂在嘴边,那么究竟是几个意思?
有的人糊涂,有的人迟钝,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略有所思。
但反应最快的,并不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反倒是官场当中的大小官吏……
当曹氏夏侯氏表示收到了曹操和夏侯惇的联合指示,尤其是奉丞相令,要好好给族内子弟巡讲家训,务必让族人都知善恶明事理的时候,对于周边郡县的官吏们而言,几乎就像是一场地震!
曹氏加上夏侯氏,虽说不至于霸占了整个谯县,但是至少半城是最少了,自然影响甚大。再加上在外做官的,相互之间有些亲戚关系的,以及各种利益相关的人员,但凡是有些脑筋的,都会多少琢磨一二。
在这个消息传出来没有多久,不仅是谯县的大小官吏,连带着周边沛国的,还有邻近的州郡的各级官吏,都是以这样或是那样的借口,纷纷亲自或是派遣心腹前往拜访曹家,而且在拜访的期间都是表示祝贺,更是对于曹氏夏侯氏的家训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当然态度自然更是谦恭,以示对于曹操的尊敬云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