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河东的,一般都是年龄较大一些的,亦或是比较贫寒的子弟,连去学宫的基础学费都未必凑得齐的。
守山学宫有减免学费的待遇,但是也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减免,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自身水准,肯定是不可能让混日子的人获得什么学费减免或是贷款的,要不然岂不是对于其他学子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所以这些没有能够获得守山学宫学费减免,以至于不能去相隔不远的平阳,到学宫当中去学习的学子,多多少少可能都一样一些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是刚好这些学子自己,或是家里面出了一些什么事,比如生病啊,意外啊什么的,毕竟所有人都不清楚,死亡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有一个安逸的,舒心的环境学习,很多人是不得不面对各种糟心的家庭事件,然后在其中挣扎的……
简单来说,这些河东未能去长安参考的学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蹉跎至今。
骠骑大将军斐潜举办科考,也不是做福利的,而是要取士。
所以虽然说是当地考试,但是必然不可能是人人都有一口吃的,录取率其实依旧不高。
人人都有一口吃的,往往最后会变成人人都没有得吃。
但是这个录取率究竟要怎么定,又是多少比较合适?
骠骑大将军斐潜并没有给司马懿一个固定的指标,需要司马懿自行判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