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玛雅,还有像是东巴人也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但是要么是传播的过程被打断了,要么就是范围太小无法形成影响力,唯有华夏的象形会意的文字成为了王朝的主流,并且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所以,在大汉当下,在西域之中,象形会意文字和西域之前所留下来的贵霜文字相互交叠在了一起……
所以西域之中通达各种语言的都有,相互之间翻译问题也不大,总是能找到一些人来作为沟通的桥梁,比如将贵霜文转变成为汉语。
贵霜帝国的文字主要有两种,佉卢文与希腊文。这两种文字在贵霜权柄交替的时候,产生了冲突,而流入西域的文字,有一些是佉卢文,或许就是贵霜国内相互派别争斗之下的失败者逃亡到了西域此地所带来的。
大夏,到大月氏,然后再到贵霜。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余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这是在史记大宛列传之中的记载,但是这并非是华夏最早接触大夏的文字记录。
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曾经西伐大夏,涉流沙。秦始皇年间所作琅玡台颂中也曾提到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但是这些大夏或许并非是同一个大夏,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西域的游牧部落,吐火罗的转译。
最早的时候,贵霜还想过要和大汉和亲,然后被拒绝了。
当时任西域都护府的班超,根本看不起这个什么自称为伟大的救世主,认为其不过是那个犄角旮旯的土拨鼠而已,拒绝了其和亲的请求。然后这个伟大救世主愤怒的派大军压境,要给班超一个教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