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益州士人与荆州、北方流亡士人之间的利益、政治上的冲突也蔓延到了学术争论当中,并且借题发挥者众,在诸葛亮给斐潜提交的川蜀观风调查报告当中就有写道,时值庶事草创,学宫动多疑议,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这一份报告,诸葛亮当然也同样让徐庶看过……
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一些人是尽可能的捂盖子,一些人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一些人是装作没这回事能拖一天算一天,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去主动想办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徐庶在发现了问题之后,一方面增加了博士,东观郎,典学校尉,劝学从事和郡学祭酒的分配,这也是先前徐庶向郪县三老表述已经有那么多的川蜀姓氏投靠的来由,另外一方面也开始针对一些不肯低头的家族进行处理……
比如广汉李氏。
广汉紧邻成都,繁华富庶,因此也使得有不少士族学子在文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广汉之中,就有今学经文和古文经文两支流派。今文经学以广汉杨氏为首,
最早广汉杨统学习家传《杨氏秘记》,又受周循所传《河洛书》,著有《家法章名》、《内谶》,传于其子杨厚。杨厚教授门徒,多至三千余人;杨厚弟杨序,为汉侍中,后退而授门徒三千人,嗯,当然,这里三千人未必都是实数。
这个广汉杨氏,便是当年告知刘焉说益州有天子气的那个。而随后的事情当然就是随着刘焉而兴起,然后随着刘璋衰败而败落。
然后广汉李氏和广汉王氏,便是在杨氏倒下之后,便是吃得满嘴流油,旋即越发的渴望更多的血肉起来,直至当下。
第2363章谁拉谁的名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