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推波助澜的,还有蔡琰的那个混账亲属,蔡邕的兄弟。这个家伙在当时最应该站出来给蔡琰撑腰说话的,但是这家伙依旧是盯着利益而不在乎蔡琰的死活。
……蔡琰将脑袋窝在斐潜胸前,双手抓着斐潜的衣袍,双肩微微颤抖,抽泣着,摇着头,没有说话。
斐潜微微叹息,仰头望天。
这就是现实。
这就是,人。
一撇一捺,看着简单,但是一不小心没写好,就歪了。
斐潜没有到三国之前,以为三国就是排兵布阵,兵将搏杀,可是慢慢的,斐潜越是了解,越是感悟,便是越发觉得三国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兵阵搏杀了……
并不是说兵卒不重要,相反,如果斐潜现在没有借着讲武堂统合上层将领,用每年的士官表彰来维系中下层士官,用土地和奖励,兵饷和装备维护着下层兵卒,用退伍兵卒充当巡检控制地方,就这些狼心狗肺的士族子弟,早就不知道折腾出多少花样来了。
就像是关中三辅,太原上党,河东河洛的这些地头蛇,现在看起来缩着尾巴,乖得不得了,但是实际上这些人真的就是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给新生力量让出道路来么?
还是那句俗话,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