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35章新旧钱币,新旧战争 (4 / 8)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所以实际上,当时董卓铸造出现的恶钱,数量并不是最多的,而随之而来山东士族的所谓民间盗铸,才是真正导致五铢钱货币体系崩坏的根本原因。

        表现在物价通货膨胀上,古代和后世的就有所不同,古代大多是梯形,有一个平台期,而后世是斜坡,一路往下滚。

        因为在古代,除非是中央朝堂有预谋的事先积攒大量旧币,短时间内迅速熔铸成新币投入市场,否则所谓的那些民众,就有充分时间置备私铸工具,与中央朝堂争夺铸币利润。可是中央朝堂之所以滥铸,往往是迫于财政压力,如果国家府库中已存有大量旧币,哪里还用滥铸呢?

        所以,大多数选择滥铸的中央朝堂,是无力与民间的盗铸者赛跑的,也抢不到多少铸币利润。这也解释了古代的币值变化的梯形特征,在古代铸币经济中,除非中央朝堂短视到极点,否则不会轻启滥铸,而一旦启动了滥铸,盗铸就如火上浇油,造成急速通胀。

        那么以律法来治理有没有用呢?

        有用,但是挡不住滚滚而来的铤而走险者……

        《汉书》中记载,王莽时期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莽以私铸钱死……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吿,与同罪……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

        故而,以收旧币,可绝私铸盗铸之弊,亦可衡铜皿铜器之价也。斐潜总结道。当然,其实回收旧币还有其他的附加功效……

        第1935章新旧钱币,新旧战争

        荀攸对于高深的经济理论,自然是似懂非懂,但是他也猜出斐潜的一些潜在的用意,大概是指向了士族大姓方向,所以表示出了回收也是需要花费和成本的,但是既然斐潜坚持,荀攸也不会反对。

        荀攸在心中感叹,君明者,为臣者,自然不敢堕……斐潜这样的君主,太过于精明了,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