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裴氏在骠骑之下任职的两个人来说,一个裴俊,旁支,在经文上的造诣么,自然没有裴喜好,可现在裴俊发展得比裴喜明显更好,难道这代表着是说经文无用么?
显然也不是。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裴茂之前的言辞之中,也隐隐有了一些答案,只不过他自己还没有发现而已。
在汉代这个家族教育力量显然大于社会教育的年代,一个好的父亲,其子女自然就更有可能获得好的传承,这也是所谓将门无犬子的由来。
但是在实际当中,死记硬背的东西无疑就是最简单的传承,而懂得灵活应用,才是关键要害,否则也不会有赵氏父子的纸上谈兵的典故了。
弘农杨氏,若是论经书渊博,算得上是山西第一,若是说其人聪慧,也是在同龄之辈当中名列前茅,可是为什么独掌司隶之地,身为雒阳之令,却依旧窘迫,难以发展?
裴茂摆出事例,表示说如果愿意和太原王氏,温县司马一样,从基层做起的,裴茂自然义不容辞,必然向骠骑将军推荐,如果说想要一上来就得到什么高等职位的,那么有什么擅长之能,裴茂也不吝啬脸皮去走门路,但是如果只是会读两句经书的货色,又想要获得好的待遇……
众人见事情确实如此,也不能全怪裴茂不举荐,到了后面也多少有些怏怏,说了一些场面话之后纷纷散去。
裴茂纵然心中生气,但是脸上还是带着些笑,让小辈裴辑代替自己送一送,自己则是站在厅堂之外,等人走光之后,才重新回到厅堂之内坐下,沉思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