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71章水和油 (7 / 11)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汉代,一直都有推崇隐士的习惯。

        归隐与隐士,原先是应该是一种比较追求自由的个人行为,也是华夏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汉代动不动就归隐的现象很严重。

        唐代也很多,明朝就好多了,因为有个朱元璋……

        老朱同学爱翻脸,所以明朝隐士也是高风险……

        在二十四史当中,汉代就有专门为归隐者而作的《后汉书·逸民列传》,这可是列传啊,所谓列传者,便是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就足以说明在这个时间点上整体社会对于隐士的态度了。

        或许是因为官方对于隐者的认同,又或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推崇,所以不仅是《后汉书》当中有,《汉书》里面也有大量的关于隐士的传记。

        隐士的理论基础,大概就是因为某个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但是这个人说过的话太多了,他基本上一生都在说话,所以有时候各自的话有各自的意思,连他自己都未必全数都记得住……

        所以在汉代,尤其是在王莽时期,……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