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65章名人高士 (8 / 11)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兵不足乎?五万卒,关隘携兵甲竟降!人不众乎?百万民,夹道观子婴国亡!斐潜又指了指长安咸阳的方向,三十万人可齐心协力,百万之众便是分崩离析!郑公,可是「人心不古」四字可解?

        究古今之政制,通秦为始,观王朝之兴衰,有汉至今!汉承秦制,故可言,汉制自秦而来,优秦之本而用。斐潜缓缓的说道,汉知避秦之弊,然斧利不修身,如今汉之弊,又何处可鉴之?

        华夏上古,在部落联盟兴起时,政治制度就产生了。

        起初的领袖是推选出来的,标准很简单,一则凭品德,二则是看能力,而且也不是强制性的服从,即便是儒家鼓吹的炎黄,也是靠着武力说服四戎的。那个时候,中央的观念尚未树立,职权制度也不完善。

        周文武定朝,面对全新的局面,周文王武王其实也是茫然的,然后分封便是当时周王想出来的政治策略,维持了八百年。

        然后春秋战国,秦王一统,皇帝确立。旋即大多古制都被推翻,废除分封制、昭穆制,改宗法制为官僚政治,这些变革就成为了秦王暴政,六国沸腾。这些六国遗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百姓之苦,而是因为他们的特权被削弱,甚至消亡。

        汉代刘邦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了一步,皇帝依旧有,皇权依旧是至高无上,但是让出了三公九卿的位置,可以让非皇族的人辅助并代理统管天下。所以在汉初的时候,太尉是荣誉职位,并不常设,而丞相却权高位重,甚至丞相上朝拜见的时候,皇帝必须穿正装接见,结束觐见之后,皇帝还要送丞相到殿门口……

        汉武帝就很不爽,于是乎,开始不断的拆分丞相,以后也就渐渐的没了丞相,甚至到了东汉当下,三公成为虚衔,尚书台才是行政中枢。

        在汉代当下,就这些朝堂之上的中央政府官员来说,也渐渐的从天子家臣转变到了封建官僚,从一辈子干到老死,到可以辞职跳槽,也同样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

        但是辞职跳槽,并不代表着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